您好,欢迎来到荣昌乡村振兴!
荣昌乡村振兴

荣昌以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为笔 勾勒川渝联动的“双昌”样板

2023-08-02 阅读:97
  

城乡统筹发展网6月21日讯(记者 方向)川渝两地山水相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经济同体。在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了川渝两地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加快推动了两地、多城市更多的合作机遇。



▲ 清江镇河中村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重庆市荣昌区和四川省隆昌市)合作示范园区,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优质产物。川渝两地在无数不谋而合的契机下,碰撞出无数火花,都是站在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下不断强化“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理念,齐心协力、相向而行,共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样板。



川渝科技赋能 共养“一头猪”全产业链



荣昌作为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具有“东西承接,南北传递”的重要作用。与四川省隆昌市携手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两地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开启了农业跨省合作新模式,衍生出的“双昌”智慧猪场,更是两地资源与理念的完美成果。



荣昌猪向来是重庆畜牧业的金子招牌,而邻省四川的生猪养殖规模也排在全国前列。上百年的养猪历史,让四川省内江隆昌市和重庆荣昌区紧密相连,原本两地山水相依,产业高度趋同,两地村民几乎家家户户养猪,但养殖规模不大,好品种没有形成好产业。



在荣昌,郭平是家喻户晓的养猪大户。他告诉记者,荣昌猪的养殖产业最早可追溯到300年前,根据清朝康熙年间编撰的《荣昌县志》中已有“白豕”的记载,其产地主要来源于荣昌和隆昌两县。



“在2000年前后,荣昌猪的市场跌入最低谷。”郭平说,早些年各地养殖场都转向快生长的饲料猪和三元猪培育,通过杂交、近交的猪肉虽产出瘦肉率高,但反响并不良好,对外销量也从原来的年产几十万头,到十万头左右。荣昌猪首次面临优良基因的流失和性能逐年退化的威胁,险些丢掉这块“金字招牌”。



“我觉得政府这个提议非常好,我们就是要两家共养一头猪,才能做大做强。”郭平说,如今智慧猪场的建设为当地养殖户带来了福音,能不断培育出迎合市场的优质品种,更科学的养殖方法也彻底打开了养猪的新格局,产量和销量上实现双丰收。



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和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智慧猪场就建在两村交界处。这里采用人工智能科学饲养,AI监控生长环境,全园区净化系统也将为猪儿送去优质的食物和水。



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猪场由两地政府共同出资金、土地,荣昌猪和内江黑猪都将在此“安家”。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壁垒,协调两地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共同做大做强产业,发挥1+1>2的效应。未来还计划修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分中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