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荣昌乡村振兴!
荣昌乡村振兴

「文化中国看巴蜀」荣昌:千年陶都绽放新魅力

2023-08-02 阅读:81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写入报告。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重庆华龙网集团联动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重磅推出“文化中国看巴蜀”主题宣传,走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沿线市(区、县),用文化的温度和细腻的镜头,全景式展现川渝两地的城市品质和内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重庆市荣昌区,位于成渝腹心,地处成渝主轴黄金联结点。荣昌取“繁荣昌盛”之意,自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建县以来,已有1265年历史。

漫步于这座文化名城,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三大国家级非遗更是为这方土地增加了厚重底色,荣昌陶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炉窑火映千年

故事还要从连绵的鸦屿山说起。

这里山峦起伏,松林遍布,一条长约25公里、宽约2.5-4.5公里的陶土矿带位于此处,底下蕴藏有丰富的优质陶土和烟煤,为生产陶器提供了有利条件。

“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坊,泥精壶壶排成行,烧酒滴滴巷子香……”从这首流传千百年的民谣,便可窥见当年荣昌陶生产的盛况。据安富刘家拱桥宋窑的发现,荣昌陶业可上溯至宋代以远。清咸丰、光绪年间,这里开始生产细陶、使用刻花和色釉装饰,是有记载的繁荣时期。

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荣昌陶”素来有着这样的美誉。荣昌陶土多为红色和白色两种,烧制后胎体呈赭红色或象牙白,胎体轻薄而质地坚硬,可以与瓷器媲美。不过,仅凭借优质陶土,还不足以让荣昌陶闻名遐迩,它的制作工艺,才是关键。

选泥、晒泥、碾泥、搅泥、过浆、踩泥、揉泥、制坯、晾坯、打磨、刻花、上釉、打磨、装窑、点窑、熏窑、烧窑、观窑、闭窑、出窑、检验……一件精美荣昌陶器的制作,需经过二十几道工序。

窑火就那么燃烧着,泥土制成的陶器在其中经过多日的高温烧制,泥与火之歌奏响,完成“华丽转身”。在这过程中,土、火、柴、窑,每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到最终成品的釉色、纹路等,正因为如此,每一件荣昌陶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其珍贵之处。

荣昌陶器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因其陶土成分特殊、原料处理工序繁杂等原因,可塑性强;釉色多姿多彩,品种丰富,装饰手法有雕、刻、镂、堆等,极具地方特色,故形成了荣昌陶器独有的艺术风格。

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的荣昌陶器,与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江苏宜兴紫砂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安富也与江苏宜兴、广东佛山并称为“中国三大陶都”。

薪火相传注活力

走进荣昌陶的主产地安富街道,陶元素随处可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